【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逎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译文】
从前的黄帝生来就非常聪明,小时便善于言谈,幼时领会周围事物就很快,长大后,既敦厚淳朴又勤勉努力,到了成年就登上了天子之位。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却不显衰老之态;现在的人,年龄刚到半百,而动作就显出衰老了,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的缘故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一般都懂得养生的道理,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寿命应该终了的时候,度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作水饮,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酒醉了,还肆行房事,怂情色欲而使阴气竭绝,使真元耗散,不知道保持精力的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背了人生的真正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就衰老了。
[처음 24글자는 원래 ‘소문’에 포함돼 있던 내용이 아니라 왕빙이 덧붙인 내용이라 번역하지 않습니다.]
황제가 기백에게 도에 대해 물었다. 내가 듣기로 상고시대의 사람은 모두 백세가 지나서까지 쇠약하거나 늙는 현상이 없었다고 들었다. 현재의 사람들은 나이가 오십세에 달하면 움직임에 쇠약해지고 늙어보인다. 이것은 시대환경이 달라서 그런것인가 아니면 사람들이 양생의 법을 잃어버려서 그런것인가?
기백이 대답하여 말했다. 상고시대의 사람들은 모두 양생의 도리를 알았고, 음양의 도를 본받았고, 술수를 명백하게 알았으며 음식을 먹는데도 일정한 절제가 있었습니다. 일하고 쉬는데도 일정한 규율이 있어고 망동되는 일과 조바심을 내지 않았습니다. 그래서 형태와 정신이 능히 서로 합해졌고 수명이 다할때까지 즉 백세가 넘어 죽을때까지 활기가 있었습니다. 현재의 사람들은 이렇게 살지 못합니다.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译文】
上古时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病从哪里来呢?所以,人们心志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而没有恐惧,虽劳形体而不致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都能顺心所欲并感到满意。人们无论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相互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低,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所以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任何淫乱邪说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不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这都是由于他们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啊。
黄帝问:人年纪老了以后,不能再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岐伯回答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到了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冲脉旺,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到了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强健,头发生长最茂,此时身体最为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气血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开始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气血虚弱,冲脉的气血衰少,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再不能生育了。男子八岁时,肾气盛,头发长长,乳齿也更换了。到了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到了三十二岁,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到了四十岁,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到了四十八岁,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到了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齿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只有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外泻精气。现在年岁大了,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变白,身体沉重,步履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黄帝问:有人已老,仍能生育,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常,气血经脉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虽有这种人,但一般情况是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都枯竭了。黄帝问: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纪活到百岁,还能生育吗?岐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仍然能生育子女。
【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天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与天地相当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时代有“至人”,道德淳厚,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避开世俗社会生活的纷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其所见所闻,能够广达八方荒远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属于真人一类。其次有称为“圣人”的,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彩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不使形体被事物所劳,在内,不使思想有过重负担,以恬静、愉快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寿命就可达到百岁左右。其次有称为“贤人”的,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而合于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可增寿,但有终尽的时候。
답글 남기기